第(3/3)页 而大明虽有心让暹罗割地,但这些当事国都放弃了,大明也不好再坚持。何况暹罗给大明的好处也不少,所以不愿在这件事上,给暹罗添堵。 虽然不怕暹罗报复,但万一将暹罗推到缅甸那边,让他们化干戈为玉帛。那大明的如意算盘,可就落空了。所以站在大明的立场,对这份和约也相对满意。 暹罗的话,则是一片欢喜了。因为没割地,就避免了国威受损。在五国面前,保住了大国的体面。赔款的话,则近乎微不足道。毕竟都是土里的东西,埋在那儿,当地的官府也没指望它财。 现在抵押出去,也没什么心疼。且这些矿产,最后都会落到大明手上。刚好让暹罗,又有了一份讨大明欢心的机会。 而解除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,早在暹罗的预料之中。尤其是在大南臣服大明,东边五国,就没少和大明眉·来眼·去。以暹罗的国力,就是有心阻力,也没什么有效的应对手段。 何况被大明惦记的东西,就无异于烫手山芋。拿在手里,早晚会因此得罪大明。将其扔出去,还能增加大明对暹罗的好感,算是个比较划算的买卖。 当然,遗憾也是有的!只是和暹罗的国祚相比,就算不得什么了。 设置二十里缓冲区,不设驻军,也在暹罗的接受范围内。反正有大明担着监察之责,短时间内,也不怕东边五国有小动作。并且西边的缅甸,才是暹罗的生死大敌。 这东边安宁了,才让暹罗腾出手来,专心对付缅甸。 因此这份和约,得到了大明、暹罗以及东边五国的一致认同。缅甸副使则很不满!因为缅甸是不希望大明、东边五国和缅甸达成和解意向的。签订和约,更是要尽力阻止。 可这份和约,缅甸根本就没掺和在内。就是有话要说,也被夏冰一句‘不相干’打了回去。 于是在一片友好的气氛下,明暹与五国和约,正式签订。 第(3/3)页